首页 焦点 > 正文

江门鹤山余氏宗祠,一座蕴藏多维时代价值的文化宝库

2025-09-10 03:43:52 本站

江门鹤山余氏宗祠,江门一座蕴藏多维时代价值的鹤山文化宝库_南方+_南方plus

在粤中大地绵延的青山绿水之间,一座古朴的江门宗祠静静矗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江门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宗祠,鹤山如同一位置身岁月长河的余氏历史见证者,用斑驳的宗祠座蕴值砖墙与沧桑的梁柱,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藏多抗战岁月。

这座融合了岭南建筑艺术与革命抗争精神的维时文化古老建筑,不仅是宝库珍贵的历史遗存,更是江门一座蕴藏多维时代价值的文化宝库。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江门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宗祠。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江门鹤山市宅梧镇靖村余氏宗祠。

历史见证:凝固的民族记忆史诗

作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所在地,余氏宗祠以其不可替代的历史真实性,承载着厚重的民族集体记忆。1945年1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于此正式成立并发布《通电》,标志着党在粤中地区独立领导抗日武装斗争进入新阶段。作战室内褪色的军事地图、墙上依稀可辨的标记、保存完好的题字牌匾,每一处痕迹都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共同构筑出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历史现场。

在社科普及的语境下,这一价值体现为一部“可触摸的历史教科书”。与文字叙述相比,实物遗存带来的是直观而真切的历史体验。当参观者立于昔日指挥员决策之地,亲手触摸历经战火的建筑构件,历史不再是书本中冰冷的知识,而化为可感知、可共情的生命叙事。这类沉浸式体验对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史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寻找历史痕迹”“复原历史场景”等互动活动,旧址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建立历史认知的理想场所,让抽象的历史叙述在实景中获得具体而深刻的诠释。

精神传承:澎湃的爱国主义源泉

旧址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精神的象征。这里曾是司令员梁鸿钧、政委罗范群等革命前辈奋战过的地方,也见证了如第三团政委陈春霖等烈士英勇献身的感人历程。旧址传递的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一种为国家命运和民族解放不惜牺牲的崇高精神。这一精神跨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成为滋养当代人心的宝贵源泉。

在社科普及实践中,该价值转化为“沉浸式情感教育平台”。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多元形式,参观者得以跨越时空,感受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诸如“重走抗战路”“战地指挥部模拟”等活动,让参与者特别是青少年在体验中理解历史、在感悟中传承精神。此类情感体验式教育,远比单纯理论灌输更加深入人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培育时代新人注入丰厚精神养分。旧址由此成为连续往昔与当下、历史与当代的精神桥梁,推动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社科普及:开放多元的社会课堂

作为江门市社科普及基地,司令部旧址展现出跨学科的多元教育价值。其内容涵盖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为公众提供了系统而交叉的知识视角,契合当代社科普及的综合化、体验化趋势。

实践中,这一价值通过“互动·体验·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得以实现。旧址携手教育机构,推出系列主题展览与教育活动:“军事战略推演”工作坊重现当年作战智慧,“抗战文物修复”体验强调文物保护意识,“口述史采集”活动培训历史研究方法。尤其随着VR全景复原、AR场景重现、线上虚拟展馆等数字技术的运用,时空限制被打破,历史知识以更生动、广泛、深入的方式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旧址高度重视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开发了适配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与教材,成为校外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这种“馆校协同”模式极大增强了社科普及的系统性与针对性,真正打造出一个面向全社会、全龄段的开放课堂。

文旅融合:创新性的文化实践

在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旧址的文旅融合价值日益凸显。通过科学规划与保护性开发,历史资源被转化为文旅资产,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既助推地方经济,又拓展文化传播影响。

该价值具体呈现为一系列“创新文化实践”: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将旧址与周边革命史迹串联成珠;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举办抗战主题文化节、历史座谈会等,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文旅融合不仅使社科普及变得更轻松愉悦,也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自然接受历史与文化熏陶,实现科普的生活化、大众化。同时,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反哺旧址保护,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更重要的是,该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使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地方发展的积极推动力,彰显历史文化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手记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是一座多维度的价值综合体与人文富矿。立足新时代,我们应以创新理念与方法,持续发挥这一历史遗址的社科普及功能,使其成为培育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通过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创新传播,让这座旧址转化为生动而立体的社会课堂,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与不竭的精神动力。

撰文:罗志坚

来源:南方农村报

文章地址:http://kaihu.xmlbb.mobi/html/26c3439963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江门鹤山余氏宗祠,一座蕴藏多维时代价值的文化宝库, 赦过宥罪网 sitemap 0.0485s , 8530.562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