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秸秆成了“香饽饽”!封开积极推广秸秆青(黄)贮技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踏入封开县的田间地头,一幅生机勃勃的饽饽景象映入眼帘。社会化服务团队忙碌地进行收割工作,封开秸秆回收打捆机在其间穿梭作业。推广机械处理车间内,青黄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贮技展乐章。而在发酵池里,术助色秸秆正经历着一场奇妙的力农“变身之旅”,它们在微生物的业绿作用下,逐渐转化为优质的负担有机饲料,最终被打包运往各地,秸秆积极秸秆为畜牧业的成香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收割到回收,饽饽从处理到发酵,再到最后的包装,一条完整且高效的全流程服务链条清晰运转,源源不断地将离田秸秆转化为宝贵的有机饲料资源。
玉米秸秆收割作业中。
作为重要产量县,封开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广东农业大县。这里有肇庆首个无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也孕育出了状元香稻等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在保障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封开也在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曾经被视为田间 “负担” 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了备受青睐的“香饽饽”。这一系列变革中,秸秆青(黄)贮技术在封开的应用及推广发挥了关键作用。
秸秆旋耕还田。
技术负责人介绍,秸秆青(黄)贮技术又称自然发酵法,是把秸秆填入密闭设施中(青贮窖、青贮塔或裹包等),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处理方法。该技术的关键在于窖池建设、物料收集与配混、发酵条件控制等环节。而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的秸秆微贮技术,更能进一步提高饲料质量,拓宽其适应性。
秸秆青(黄)贮技术作业中。
经此技术处理的秸秆饲料,具有诸多优势。营养损失少、转化率高,能最大程度保留秸秆中的营养成分;适口性好,更受牲畜喜爱;便于长期保存,解决了饲料供应的季节性问题。并且,该技术适用性广,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稻草、小麦秸秆、花生秧等都适用这一技术。
技术负责人提醒,秸秆青(黄)贮技术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要点需注意。一是为了降低土杂率、提高饲草质量,用于青(黄)贮的秸秆要尽可能不落地打包收集或人工收割;二是青贮窖(袋)必须填实、密封,隔绝空气,以保证发酵环境;三是青贮窖要分层、分段取料,取料后及时密封,防止物料雨淋和发霉。
如今,封开县通过科学处理与机械化应用相结合,大力推广秸秆养畜先进模式,成功将田间负担逐步转化为宝贵资源。这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饲料,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绿色循环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封开连续多年推广推广秸秆青(黄)贮技术。
通讯员:洪森
来源:南方农村报